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盐城市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公开 | 政务大厅 | 理论研究 | 后勤党建 | 后勤文化 | 公众参与
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初步探析
发布时间 2014-01-02   稿件来源   浏览次数:   [ ]
 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初步探析

 

 

 

公务用车制度为党政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费用高、效率低、公车私用、驾驶员管理混乱、车轮腐败等诸多弊端在不断地显现出来,给公务用车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下面就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思路作一初步探析。

一、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形成的基本内容

1、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形成。我国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沿袭了建国初期的供给制。为了解决公车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办、国办于1994年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依据各部门主要结构和实际需要,核定公务用车编制,规定配备标准,严格控制公务用车数量。为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汽车配备标准,减少各级财政支出,1999年中办、国办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201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中办发[2011]2号》,该《办法》从降低配备标准、压缩编制数量,强化经费预算和审批购置、使用等方面,对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起到了加强和规范的作用。

2、公务用车使用的相关规定。省部级以上高级领导干部使用专车,副省部级领导干部由单位根据需要保证用车。其他领导干部及机关干部用车则应由机关统一调配。党政机关不得利用职权向企业及下属单位借车、换车或接受下属单位的赠车。公务车应用于公务活动。中办、国办1989年发布的《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要求:所有机关干部和职工均不得用公务用车办私事,遇有特殊情况必须用车的,一律按规定收费。各部门都要严格执行统一规定的专车使用登记和因私收费制度。

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虽然上述制度在规范公务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等级观念、攀比心理、监督乏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

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政府每年用于采购公务车的费用十分庞大,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我国政府采购汽车金额已达到800亿元,占总采购规模的14%。按照平均每年购车费用支出增长20%计算,2011年政府购车费用已达1000亿元。所谓“买车容易,养车难”,政府购车只是公务用车消费中的一部分,用车成本也是公务用车费用高昂的重要原因。据相关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些部门和人员采用虚开加油票、维修发票等手段使得公车成本变得更高。

二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有损政府形象。按规定公务用车不得用于办私事,但由于公私界限难以区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公车私用现象极为普遍。社会上广为流传着“三个13:在公务用车使用中,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这句话反映了公车私用现象是很普遍的。它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成了“官位的炫耀”。这种流动的腐败广告,极大地损害了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甚至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

三是公车管理存在漏洞,资源浪费严重。虽然各级政府对领导干部的用车标准早有明文规定,但是由于管理方式上缺乏有效监管,存在着许多缺陷,导致很多地方和单位弄虚作假、超标购车用车,车辆标准越限越高,然而公车的使用效率也十分低下。据有关资料表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几年前运行成本为8215元,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5%。此外,因为公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公车在使用以及维修保养等方面奢华严重。效率低下与浪费惊人的背后有一个因素是负责公车使用的相关人员虚报各种消耗、损耗,成为政府隐性的财政负担,腐败行为也随之产生。

四是驾驶员素质不一,养车费用形似“黑洞”。目前机关驾驶员主要有正式在编的机关工人、聘用的合同工,但大多数为临时工身份。由于用人权在各单位,相关部门和单位缺乏相应的驾驶员管理制度,少数单位只是“一把手”说了算,对驾驶员的招聘、使用考核、待遇等各单位也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驾驶员素质不一,流动性大。有的驾驶员素质低下,对公务用车的维护和使用也缺乏责任感,在修理和保养方面动“歪脑子”,养车费用形似“黑洞”。

三、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公务用车改革阻力重重,但却不能不改。公务用车要“立足于控制总量,加强管理,科学调度,节约开支,减少浪费,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财政支出,更有效、更方便地保障公务用车”。基于这一点,笔者对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按照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在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和改革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创新公务用车管理方式,从措施和根本上杜绝公车私用和车轮腐败的现象发生。

1.实行专业服务制。建立公务用车管理专业化公司,为公务人员用车服务。取消个人和部门专车,现有车辆交政府折价出售给公司或驾驶员,改由服务公司从购、养、用、管提供一条龙服务。不再设有司机编制,对于年龄大、工龄长的可以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对于下岗后的司机,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买车从事出租车经营,或自谋生路。这样不仅可减少车辆使用的费用,而且还可以减少司机的工资支出。

2.实行岗位补贴改革方式。公车改革的突破点就在“规范车补”。所谓车辆岗位补贴,实质上就是就是货币补贴,是目前国内各地公车改革的主要做法。其基本思路是,以现金形式发放交通补贴,按行政级别和职位性质确定个人交通补贴的标准。公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自行选择交通工具,超支不补,结余归己。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相当程度地节省财政支出,抑制公车私用的不良行为。据有关资料显示,实行了公车改革的地区和部门,交通费用支出普遍会比以前减少30%左右。

3、实行费用包干制。由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每辆公车年开支和车辆定编数量,将每年费用包干核拨给用车单位,节余留用,超支不补。同时还可实行车辆私购公助办法。

4、实行市场化租赁制。在各级政府机关事务部门管理下可成立半市场化的服务公司,集中各单位现有公车统一管理。公司有偿为各单位提供服务,对现有公车允许个人有偿包干使用,富余车辆也可面向社会运营。

公务用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会涉及到许多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上下协调联动,要把这项改革能够尽快推开,关键是统一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只有上级率先垂范,才能为下级做出表率。当然,公车改革需要因地制宜,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要考虑到不同机关、不同地区和不同岗位领导同志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不能搞“一刀切”。要把公车配备使用管理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对违反规定行为进行适时曝光和处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只有通过机关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才能逐步达到和实现公务用车货币化、交通服务社会化、公车管理市场化的目的。

(作者单位:滨海县政府办机关事务管理科)

【打印本页】【关  闭】
版权所有:365bet娱乐场官网  2012  技术支持:南京南大尚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盐城市世纪大道21号  联系电话: 0515-86662405  88192405
苏ICP备07021674号